中新网杭州10月6日电 (记者 张斌 缪璐)6日,在杭州亚运会羽毛球女双半决赛上,当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凡尘组合”陈清晨/贾一凡以2:1击败老对手韩国组合金昭映/孔熙容晋级决赛。赛后,“凡尘组合”接受采访时变身心态“导师”:每场比赛的输赢只在毫厘之间,输球后不翻篇很难重来,“我们每天都在重来”。
如其所言,当日比赛可谓“低开高走”:“凡尘组合”首局以16:21落败后,二人胜负欲似乎被激起,在第二局和第三局强势出击,分别实现21:9、21:12的大分差成绩取得入围决赛的机会。本届亚运会,二人也经历“低开高走”的过程,在女团比赛中一度状态不佳,多场告败。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晋级女双决赛。
“团体赛我是真的不想输。输就输了吧,我得去接受,在场上全力以赴去拼就行。”陈清晨6日赛后坦然说,二人已打了六场球。目前,女双决赛最低能拿到银牌。“今天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后一场球’了。明天是真的最后一场,早点打完(早点)解脱。”
亚运会前,“凡尘组合”就被认为是国羽最被看好的双打组合,她们早已统治女双赛场数年,近期更是连续获得羽毛球世锦赛冠军和中国公开赛冠军。6日下午,韩国队和日本队将继续角逐女双半决赛,揭晓中国女双选手的决赛对手。(完)
中新网悉尼10月6日电题: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融汇历史与肖像共享澳中艺术和文明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以其卓越的肖像画和深刻的历史画作而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中秋节前夕,沈嘉蔚在澳大利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的会议室分享了他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如何通过艺术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文化融合,呈现出跨越国界的共同文明价值观。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以其卓越的肖像画和深刻的历史画作而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中秋节前夕,沈嘉蔚在澳大利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的会议室分享了他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如何通过艺术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文化融合,呈现出跨越国界的共同文明价值观。记者 顾时宏 摄
沈嘉蔚的作品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别:历史画和肖像画。在他看来,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因为他的历史画作品通常描绘的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虽然他们已不在世界上活动。
“我的作品严格来说就是分历史画和肖像画这两个大块。历史画是历史人物画,要说它肖像也可以,因为我画的历史人物都是真人,只不过都不是活着的人。西方对肖像画的界定窄一点,一般来指是画活着的人。”沈嘉蔚说。
在他的艺术生涯早期,沈嘉蔚在央美进修时向靳尚谊先生学习了肖像画的技法但没有实践过,直至旅居澳大利亚后才有了用武之地。当他甫抵澳大利亚时,身无分文,不得不通过为游客画像和写生来维持生计。这段经历虽然艰辛,但为他后来成为一位肖像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以其卓越的肖像画和深刻的历史画作而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中秋节前夕,沈嘉蔚在澳大利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的会议室分享了他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如何通过艺术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文化融合,呈现出跨越国界的共同文明价值观。记者 顾时宏 摄
澳大利亚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是,最著名的艺术比赛之一竟然是肖像画比赛,被称为“阿基鲍尔肖像奖”。这个比赛的存在为沈嘉蔚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他说:“我在来澳大利亚的第三年,就开始每年都参加这个比赛,一开始就连续有七年入围,一共参加了21次,入围的次数是14次,其中有一次是离得奖只差一步。这个记录使我在澳大利亚一下子就出了名,大家都知道中国来了一个画得不错的肖像画家。”
在沈嘉蔚看来,肖像画在澳大利亚的文化和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澳大利亚国会大厦、国家肖像馆以及各大学都要求绘制并展示重要领导人和学者的肖像。沈嘉蔚曾为多位澳大利亚领导人和政治家绘制肖像,包括前总理霍华德。他的作品被澳大利亚国会大厦和国家肖像馆收藏,成为国家级机构的一部分。
“国会大厦把总督、总理、上下两院的议长这四个职位列为国家领导人要留肖像。另外有陈列杰出人士肖像的国家肖像馆。这是两家国家级机构。另外就是各个大学的正副校长和重要教授都要悬挂他们的肖像。我在澳大利亚的国家肖像馆有四件作品,在国会大厦有另外四幅画,一共八件作品。八个人的肖像。还有十几个大学校长的肖像陈列在各个大学。”他自豪地说。
沈嘉蔚的肖像作品包括了澳大利亚的政治领袖、重要宗教界人士、以及市长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其中一些作品如总督柯斯格罗夫将军、灰姑娘玛丽等都展现了澳大利亚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传奇故事。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还代表着中澳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其肖像画作品和历史画作品都融合了他的文化背景和对人性的理解,特别是那些关于中国命运的作品,传达出了对人性和个体命运的人文关怀。
“我把自己大半生创作的历史画的画家视角分为‘仰视’、‘平视’和‘俯视’三种或三个阶段。最近十几年里完成了三十三米长的历史人物长廊《兄弟阋于墙-中国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和一百三十平方米的壁画《巴别塔》,分别描绘了四五百个历史人物。这两件近作是画家俯视人类历史的产物。”他坦言。
沈嘉蔚表示,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化和艺术的交融,也是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它将中国和澳大利亚联系在一起,为世界艺术和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