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0月6日电 题:亚运“新势力”霹雳舞,何以“燃”未来?
10月6日,杭州亚运会霹雳舞比赛在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揭开“神秘面纱”。聚光灯下,首次成为亚运会奖牌项目的“新势力”霹雳舞,在这场亚洲体育盛会上精彩亮相,亦燃动未来。
7月28日,台州队选手薛羽在比赛中。当日,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街舞项目霹雳舞男子乙组比赛在金华举行,该省多支代表队的“05后”队员角逐赛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霹雳舞是街舞的一种,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纽约的街头嘻哈文化,最初以“斗舞”分出胜负,和平解决争端。
此后霹雳舞风靡世界,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格外盛行。
2020年,国际奥委会同意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增设霹雳舞项目。同年,亚奥理事会第39届全体代表大会明确,杭州亚运会新增霹雳舞项目。
今年1月,中国国家霹雳舞队正式成立。一个多月后,在日本北九州举行的2023年霹雳舞首场奥运积分赛上,中国选手刘清漪一路过关斩将,摘得女子组桂冠。这也是霹雳舞“国家队”成立后的首个正式国际赛冠军。
“越来越多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不断争金夺银,对于国内的霹雳舞爱好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这项运动,也让街舞在大众中间建立起更广泛的基础。”杭州亚运会霹雳舞赛事竞赛技术运行主任、浙江省街舞运动协会会长蒙长清说。
朋友圈里,年轻男女晒出参加街舞课的训练视频,引来点赞一片;大大小小的比赛上,劲歌热舞的队列同时出现幼儿园“萌娃”和银发老人的身影……目前浙江已有两万余名街舞注册运动员,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中国街舞类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总导演陆伟表示,在“Z世代”等年轻群体中,街舞已成为一种表达个性的途径和积极向上的象征。“街舞训练给予了年轻人坚韧的品格,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以昂扬心态积极应对,最终将承受的压力绽放为惊喜。”
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霹雳舞男子甲组金牌获得者郑浩东是名“00后”,他坦言多年练舞也会有“瓶颈期”,比如想完成一个动作却怎么都做不好。“但是我已经学会从长期训练积累的经验里汲取能量,告诉自己坚持就能成功。”
从小众爱好到奥运会、亚运会项目,再到中国选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街舞正在大众视野中呈现着崭新气象,也得到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
不久前,为更好推动街舞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展现青春中国,经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授权,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联合浙江省街舞运动协会拍摄、制作的霹雳舞主题宣传短片《正当燃》(英文名称“Boom!”)正式发布,该片融合传统宋韵和时尚元素,邀请中国艺人、青年舞者王一博和霹雳舞专业舞者共舞,展现新晋亚运项目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街舞在普通人的参与中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交往的桥梁,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还与浙江省街舞运动协会共同发起“全球街舞接力show”活动,为亚运盛会上霹雳舞项目的精彩亮相营造了浓厚氛围。
在霹雳舞项目正式亮相前,为了让选手的表现“完美”呈现于赛场,筹备团队也“煞费苦心”。
今年7月,首届亚洲霹雳舞锦标赛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举行。 郭天奇 摄
此次杭州亚运会上,霹雳舞和乒乓球项目共用一个场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在乒乓球赛事结束后,转场工作便紧锣密鼓展开,包括功能用房、竞赛标识、运行流线、观众座椅等一系列的转换。两天的转场时间内,每一个细节都要充分考虑到。
此外,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观赛体验,场馆方在舞台设计、观众互动、直播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新闻发言人吴伟明介绍,“在此前举行的亚洲霹雳舞锦标赛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舞台的设计作出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暖场的灯光、音乐等方面,会尽可能烘托氛围,争取在互动环节带给观众更佳观赏感。”
在杭州亚运会上,霹雳舞比赛设男子和女子两个比赛项目,将产生两枚金牌。比赛以轮番“斗舞”的形式进行,最终男子和女子项目的金牌得主也将获得明年巴黎奥运会的入场券。
“我衷心希望中国的霹雳舞选手在亚运赛场上赛出风采、赛出水平,展现出中国年轻一代的新面貌。如果能通过他们的努力,为世界观众呈现出最精彩的表演,那将成为所有中国街舞人的‘高光时刻’。”蒙长清说。(完)
(神州写真)“夜游博物馆”蔚然成风 沉浸式文旅新场景吸睛
中新社天津10月6日电 题:“夜游博物馆”蔚然成风 沉浸式文旅新场景吸睛
作者 张少宣 王在御
“希望年轻人走进各种博物馆、纪念馆去感受新形式的文化活动,从中了解过去、体验历史,传承祖国文脉。”梁启超孙女梁柏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开启“叔同之夜”,于“天后宫”沉浸体验“福缘夜”……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天津各大博物馆纷纷奏响“夜之乐章”,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有故事,有场景、长见识、能传播的“夜游博物馆”蔚然成风。
10月5日晚,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天后宫内参加“天后宫福缘夜”沉浸式夜游项目。王在御 摄
“沉浸式互动夜游博物馆的文旅形式,让游客有着充分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游客在故居中一边做游戏,一边深入参观,除了文化类的解谜,还有现场互动,比如游客会被要求演唱先生写过的歌或者吟诵先生写过的诗等,这些都备受欢迎。”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叔同之夜”项目运营负责人屠金歌表示。
10月5日晚,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内,天津四中高一学生张瀚轩正在大声朗读着李叔同诗词,完成《特邀撰稿人》所布置的任务,丰沛的情感赢得游客阵阵掌声。“我对历史很感兴趣,尽全力去独立完成每一项任务,过程中也学到很多未曾接触过的知识。”
据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介绍,“叔同之夜”是天津市首个常态化开放、沉浸式博物馆实景解谜夜游会,主旨和目标就是要构建李叔同文化生态。
10月5日晚,游客正在沉浸式体验“叔同之夜” 第二季《特邀撰稿人》夜游活动。 王在御 摄
“‘双节’期间,每日来夜游的各地游客都在260人左右,达到接待量上限。游客通过主线剧情解谜、支线任务打卡,了解天津特色历史文化,探究李叔同先生在诗词、音乐、戏剧、篆刻、法律等各领域的杰出成就。同时,纪念馆中还设置了演艺项目,比如乐器演奏、变脸等。游客无论是单人、亲子、好友都能共享一场文化盛宴。”沈岩说。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馆长徐燕卿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纪念馆积极探索“日+夜”运营新模式,夜场以夜景灯光秀加沉浸式演出等形式,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文旅场景。“《少年强》利用戏剧表演的方式,选取梁启超先生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和爱国家风的传承元素,通过实景互动和情节演绎,引领观众跨越时空,与梁启超先生对话。同时,也让游客深层次感受到天津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文化氛围。”
10月5日晚,游客正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更换服装,等待体验《少年强》沉浸式演艺项目。王在御 摄
据了解,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利顺德博物馆等都在长假期间推出各种“夜游”活动。“夜游博物馆不仅形成了消费新场景,让文化遗产赋能城市消费,更以新颖的方式将文化知识传递给游客,做到了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结合。”沈岩希望通过打造“文化IP”,让更多游客“为一个人奔赴一座城”,让文化属性成为一座城市在旅游市场中的“吸睛点”。(完)